凝心聚力
【校园先锋示范岗】向先锋看齐 向使命聚焦——2023年“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展(一)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牢固树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意识。近日,学校党委开展了“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和“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的推荐评选工作,共评选出“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14个和“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20人。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开设专栏,将通过全媒体矩阵对这些优秀集体及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全校师生向先锋看齐、向使命聚焦,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设计学院党委:打造学院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新局面


北京的冬日,寒气袭人。民族文化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里,前来观看展览的人们络绎不绝。这个由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为主要成员的设计团队,设计并装修布展的文物古籍展已经开展快五个月了。“铸牢展开展至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天游人如织,截至目前,展览已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数万人。”民族文化宫负责人介绍。


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讲述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1500余件文物古籍让参观者穿越时空开启古今对话,一场沉浸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着大家去探索、去感知。


以设计学院院长范一峰为首的超过五十人的师生团队,历经200个不眠之夜,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意义重大的任务。展览以独具匠心的展陈设计,向观众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队用实力证明了民大设计学院的能力和实力。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八个字很重要,我们的展览就是在诠释这个事情。”范一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设计的语言,让文物自己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一直以来,设计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不仅高质量完成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早在2019年,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就获批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全国唯一两个专业同时获批的院系。2022年6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建立大连首个高校版权工作站。2020年获批艺术学专业硕士建设点,设计学获批国家民委设计学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展馆获评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王宁老师设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奖章,金青松老师设计国家民委网站标志。


积极探索“党建+育人”的特色教育模式


2022年,国家民委开展了“三全育人”模范奖杯设计征集工作。设计学院组织专业力量积极参与,共征集设计作品20件。最终郭磊老师设计的《书映山河》奖杯被采纳。


《书映山河》奖杯顶部由“书本”自然卷曲形成山、川的形态,“书本”卷曲包围形成一个“中”字,整体构成了形似人“环抱”的造型,杯身通体雕刻“卷云纹”,底座设计56个切面,充分表达“三全育人”内涵与蕴意。


设计学院把征集活动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契机,组织多名教师团队积极参与,经过研究命题、头脑风暴、概念扩展、设计完善等环节,历时月余,共报送了20件设计作品。


学院党委把教书育人作为重大议题,抓牢工作室导师队伍这个关键力量,大部分导师已经成为一竿子插到底的学生工作力量。


学院党委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切实提高育人工作实效,让每名学生升入二年级后在学院都能有一个固定的座位,空间上打造工作室和寝室的双重学习生活环境,为全面细致掌控各类特殊群体的情况、更及时有效了解各类学生群体的动向创造条件。用好用活人文教育课程平台,通过《家史家训》《价值调查》《论坛沙龙》《大学四年》分年级、分步骤,形成体系,指导学生“做”在前,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以强化“大学风”和“有高度的学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午十二点,设计学院刘雪飞工作室大三学生胡骁、贾琦和郑学锋正在对他们设计的“产品是怎样造型的”课题进行最后的校对核验。“有问题随时可以找老师,但我们不想事事都找老师,自己研究探索的过程是愉快且必要的。”胡骁说。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设计学院“导师制工作室”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室里,老师和学生专注于完成课题内容,突破了原有的课时限制,师生随时进行交流和讨论,打破了“教”与“学”的固有关系,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提供帮助。



知识的获取不是根本目的,能力提升方显学与教的效果。“学院的学风建设理念区别于传统地、简单机械地‘驱赶’和‘吆喝’,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好学’思想,从初入大学,到未来步入社会,‘好学’都是一种需要终身培养的能力。这是对‘好奇’‘好问’‘好思’的延展,是一种主动自发探索的学习态度,也是学习能力和方式方法的体现。”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史明涛说。


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设计”时代背景中,设计学院坚持党对学院总体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以“突出政治引领抓党建,依靠党建促专业发展”为理念,围绕破除“中梗阻”问题,切实将学院党建与学科专业发展深度融合,准确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设计教育规律,按照学校旗帜鲜明抓党建和“三抓”的要求,在教书育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打造学院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新局面。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教师党支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打造坚强基层战斗堡垒


指南车、龙骨水车、立轴式风车、记里鼓车、相风铜乌……走进鼎新楼大厅,几十件中国古代机械发明模型整齐有序摆放着。这是机电工程学院200余名师生耗费两月有余的匠心之作。


中国古代机械发明模型复原专项活动,通过复原再现古代先进机械,让学生了解前人聪慧、敬业以及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从深层次感悟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活动通知一发布,学生们跨专业、跨年级组队,不到一周就组建集结了30多个小组。查资料、画草图、建模型、手工制作……在机械类教师党支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让距今千百年的古代机械穿越时空,再次绽放光彩。这项成果不仅被国内多家媒体专题报道,还大篇幅地刊发在《中国日报》英文版上。


机械类教师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严明政治纪律,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一院一策”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打造坚强基层战斗堡垒。


学研齐抓落实“党建+质量”


“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谦虚主动地问”,这是机械类教师党支部党员在各类培训和专题课上的真实写照。


机械类教师党支部非常重视支部委员会建设,支部现有党员24人,都是各专业的教学、科研业务骨干,普遍都担任班导师工作。支部委员会设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纪律委员,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各一名,支部委员会成员均由各专业主任或骨干教师担任。



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大连民族大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带动支部所有党员加强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教育为主要内容,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知识答题、专题辅导报告等活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暑期线上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所有党员均按时完成培训并获得证书。在主题教育学习期间,支部通过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交流,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理论水平。


支部努力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与其他基层党支部“联学联建”“联培联育”“联优联创”,推动党建与业务的互融互促,聚焦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作用,在教书育人、教研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做出表率,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以学促干


机械类教师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筑牢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促进师德师风和育人工作。


支部教师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全员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工作,专业课程中3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支部积极推进机械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工作,以及车辆工程专业转型升级工作。依托各党小组的专业特点,支部组织开展了“鼎新杯”创新实践竞赛活动,党员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今年4月,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签约暨开班仪式举行,首批120名学生已经入驻。支部书记及多名同志积极投身于产业学院的建设,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原则和“1+2+N” 的发展思路,建立了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等多个工作室并担任导师,在学生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以及企业服务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学校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党员们非常注重研究总结和成果积累,今年新主持辽宁省博士启动金1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8项,总经费达到230万;在机械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数篇,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多项。同时,支部鼓励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工业企业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主动发现生产实际中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帮助企业找到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为企业提供了一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教师党支部,心中牵挂最多的还是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工作。从学生一入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开始,引导学生正确规划大学生活,结合专业认知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规划分析,了解考研政策和院校信息、科研方向,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支持学生备战考研。积极推进就业工作,主动狠抓就业,访企拓岗,联系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每年联系企业数十家。机械类各专业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就业先进集体,支部党员教师也多次被评为就业先进个人。


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教师党支部:党建引领立师德 担当使命育新人


以学习链为基础,夯实党建链、赋能业务链;以求实效为目标,真正出实招、全力做实功……多年来,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教师党支部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真学、真信、真用中擦亮信仰底色。


食品工程教师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团队坚持“以德立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学科、教材、课程、管理和服务体系,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积极构建家校协同、校企合作、校社联动的育人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力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把建设学习型团队作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


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的支部学习会开始还有半小时,前来聆听的党支部教师早早到达,相互交流,表达态度。“一定要学习好、吸收好,从中汲取更多前进的动力,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党支部曹际娟教授说,“工作再忙,我们也坚持学习培训,不断在学院中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党员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支部严抓党员先锋示范工程,要求每月召开党支部工作会议1次,每位党员教授都必须指导1位青年教师、必须担任班导师工作并指导1个本科学生科研项目,每个青年教师必须加入1个教授工作团队,这五个“1”成为了食品工程系党支部的重点举措。同时,支委成员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引导党员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工作和生活。支部成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倡包容协作与团结奉献精神,形成良好风尚。


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双轮驱动效应


晚上八点,食品质量与工程222班的李雯欣和骆婷正在实验室里,第三次检测爽肤水的成分安全度与驱蚊效果。她们身后还有几组同学也在“瓶瓶罐罐”前忙碌。自学院“连璟杯”化妆品设计大赛开赛一个月以来,晚上九十点钟,学院的实验室都灯火通明。从成分配比到包装设计,在感受着工科学生独有浪漫的同时,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专业设计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近年来,支部坚持育人为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多措并举,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着力加强教师自身思想认识和良好行为养成,并把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仅2022年,支部党员深入学生中间,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并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十余次。支部组织讨论将近20次,有力推动了食品工程系党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教书与育人同向发力


走访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在实验室比对分析数据……提高了品质并节约了运输能耗,使利润提高30%,拉长了鱿鱼产业链。支部书记李婷婷从事鱿鱼的冷冻贮藏及开发已经快二十年了。2018年,李婷婷作为主要参与者,研究完成的鱿鱼质量安全控制、生物保鲜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从北京领回获奖证书后,李婷婷带领团队投入到工作中,不仅相继承担了多个国家项目,还把思政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研究生学习生活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经过多年的建设,食品工程教师党支部探索出了“科研+”工作模式。党支部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注重过程培养,贯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党支部成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国家级、省级等奖项,组织策划重要学术会议。支部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过程和考核精心融合,开启了专业人才培养通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通道,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的双融双促。食品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先后培育出了辽宁省高校“我身边的好书记”“校园先锋示范岗”等“双带头人”,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及优秀教师称号。


目前,支部成员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产学研合作项目共5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2600余万元。获授权专利近30项,发表论文 45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30余篇。支部书记李婷婷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支部党员曹际娟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郑秋月教授主持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奖励。支部成员多次深入辽宁省大连市和丹东市、吉林省白城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市、新疆阿图什市等地区进行调研和产学研合作。主持完成原生态浆果系列食品的研发及其保健功效评价、海参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富锌与硒食用菌栽培产业化示范及其深加工技术等合作项目,为合作企业增加产值达10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