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生态规划团队:做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多年来,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生态规划团队奔波在民族地区,为相关地区编制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湖泊生态保护规划、河流生态保护规划、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在各族群众心中根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湖长制”“河长制”,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

(一)

昔年荒野似的大青山前坡如今已变成一个个千亩丁香园,成为天然氧吧。连片的废品收购站如今已变成一座座公园,供人们饭后放松休闲……看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旧貌换新颜,生态规划团队负责人李政海教授感觉过去几年的付出都值得。

在呼和浩特读书、工作过多年的李政海和鲍雅静教授,对这座城市非常了解。自2009年起,生态规划团队一直致力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生态保护与生态规划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新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新城区下属的10余个村镇的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为了编制《规划》,生态规划团队需要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既要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接触,还要跑实地,做路线考察和样地调查。从大连到呼和浩特,从沿海到内陆,团队带着专业知识和服务民族地区的初心,先后多次前往新城区做实地考察,新城区下属的村子里、山坡上、草地中、山林间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哪个地方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要怎么去治理。一些对生态有破坏的养殖场该不该关闭,周围被破坏的草场能不能恢复,怎样恢复。周围文化遗址的挖掘情况、保护情况怎么样……考察后,团队需要依据生态学基础理论,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在对当地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再结合经济因素等,从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方面提出相应举措。

“生态规划其实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只是单纯的环境保护,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不单单是环境保护,还有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发展等。”李政海介绍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的助力下,新城区的生态建设一点点惠及人们的生活和地区发展,2020年10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被列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名单,其中,2018年由李政海和鲍雅静教授主持编制、上报生态环境部后被采纳并批准实施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对新城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起到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这是对生态规划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新城区生态建设的最好回报,也是我校服务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

(二)

野外考察是生态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规划团队的工作常态。可大自然在展现无限魅力的同时,也常常会向想要窥探她真容的研究者设置关卡,因此在野外,困难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民族地区环境相对恶劣,早上去考察,午饭就成了问题。有时遇上刮风下雨,就变得难上加难。“我们有一回在锡林郭勒草原做考察,傍黑被一条小河截住了,在野外呆了一夜,天亮涉险过河,车还是被陷进去了。下去推车,弄得满身都是泥。”困难虽然一个接一个,但团队的热情并没有减退。

“我们基本每个暑假都要去进行实地考察,如果说哪年夏天没去草原看一看,我都感觉不自在。”李政海笑着说道。

多年来,生态规划团队的汗水洒在了祖国各地。自2005年始,团队先后去往新疆、贵州、内蒙、云南等地,为相关地区编制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湖泊生态保护规划、河流生态保护规划、矿区生态修复规划,仅在新疆就完成了12项各类生态保护规划,先后主持承担新疆、内蒙古、贵州等民族地区科技服务项目30多项,为在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心中根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湖长制”“河长制”推进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态规划团队由李政海教授、鲍雅静教授和张靖博士组成,在做每个项目时,团队都会让研究生参与完成。“我们做生态研究的其实和其他理工科不同,野外是我们最重要的实验室。”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发展。比如草地资源状况与生态畜牧业研究,在研究中,团队下到牧户,做羊的优良品种改良和推广研究,对羊的体重变化,出栏时间,放牧对草原的压力,还有牧民的收益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未来的研究,我们依然会和民族地区紧密相连,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和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大关联,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努力,为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贡献力量。”李政海说道。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 肖小溪 责任编辑 李素梅 大图设计 李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