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环境与资源学院:在科技扶贫路上盛开民族“团结花”

编者按 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广大学生中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民族团结基因,坚定“四个自信”,在全校营造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今年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隆重表彰了一批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更好地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弘扬我校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党委宣传部在各媒体平台推出专题专栏,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对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展示。


扎根基层、不辞辛苦,长期辛勤耕耘在新疆、内蒙古、贵州等民族地区,与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年来,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以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扶贫攻坚的大地上。

服务民族地区点多面广,业绩突出影响深刻

为了群众不再过穷日子,让“油茶之乡”名副其实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2014年,受国家民委和大连民族大学选派,阮成江带领他的油茶博士团队来到玉屏,走上了油茶科技攻关的漫漫之路。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家里诸事牵绊,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小问题。如何“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切实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他们的真压力。

七年来,阮成江和团队没有辜负铜仁父老乡亲的寄望,终于突破一个一个难关,他和团队选育的油茶品种和研发的丰产高值利用技术已在铜仁市的玉屏、思南、碧江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10.2万亩,亩增收3500元以上,直接带动了2.4282万人精准脱贫、15万人长效致富。带领着乡亲们奔向致富路。

在贵州铜仁,吕国忠和阮成江一样,也是受大家欢迎的“教授联络员”,吕国忠带着他的食用菌技术,不仅给菌农们打开了致富门,还为当地政府提供智力支持。除了贵州铜仁万山,吕国忠团队在辽宁岫岩和庄河等民族地区开展食用菌菌种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已累计投产1.1亿棒,总收益超过2.5亿元,带动菇农脱贫致富。

从多彩贵州到广袤新疆,从辽阔内蒙到美丽辽宁,学院开展了食用菌高产栽培、油茶良种选育与推广、退化草原生态治理、抗逆吴屯杨新品种推广、软枣猕猴示范推广、黄花菜新品种选育、湿地保护、水资源保护、城镇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新型污染物环境分析等工作,不但为学校获得了首个国家级科技奖项,还利用自身学术专长推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获得了国家民委、地方政府以及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事迹被《中国民族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民族画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学院针对各地不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多年来,阮成江团队、吕国忠团队、李政海鲍雅静团队、金华团队、乌云娜团队、崔玉波团队等,在文冠果、油茶、食用菌、软枣猕猴桃等经济作物,退化草原生态治理以及抗逆植物引种的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的进展和突破,为帮助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态条件改善。

针对辽宁省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现状特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崔玉波团队在我省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连金州石河街道以及营口流域内等很多民族地区黑臭水体污染的科技攻关和综合治理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有效提高底泥污染修复性能,并增强技术的实际应用性能,对于改善流域内水体水质,河道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崔玉波还担任着贵州铜仁学院客座教授和玉溪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每年,他都带领团队和研究生在云南等地进行合作指导。“我们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诸如指导玉溪师范学院申报云南省科技厅项目‘剩余污泥生态稳定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为民族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崔玉波说道。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组织教师赴民族地区开展科技攻坚的同时,学院教师还时刻注重及时将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穿插其中,同步进行。学生全程参与各教授团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研项目、在教师带领下赴贵州铜仁、内蒙古鄂尔多斯和赤峰进行现场实践,学生们亲眼见证了老师们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扶贫,也看到学生家乡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对学生将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民族地区家乡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为民族地区服务,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心。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基层先进党支部,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在服务民族地区的工作中起到了“当先锋、打头阵”的作用。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学院党总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学院共产党员和学科带头人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全系教师教书育人,开展科技攻关,使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民族地区得到了转化,显著增强了学院全体教师服务民族地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为民族地区科技服务的本领和能力。”环境与资源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华戎说道。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全体教师认真贯彻学校“三个突出”发展战略,以“立足岗位当先锋,民族地区做贡献”为主线,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为引领,努力把全系工作融入到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民族地区的根本任务中,逐渐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打造成学院乃至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民族地区的中坚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学院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实际,以服务民族地区为引领,结合“两学一做”工作方案和目标,积极发挥党员、学科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科技服务民族地区工作中做先锋,打头阵。

“环境与资源学院具有教授多、学术带头人多、挂职干部多、服务民族地区机会多、范围广等特点。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学科带头人在争创民族高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全系乃至全院教师教书育人,服务民族地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是极其重要的。”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吕国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