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十个较早举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国家民委系统科普讲解大赛于5月10日在大连民大举办,极具民大特色的“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将作为创新成果亮相大赛现场。近一段时间来,车队成员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工作室里,建模图纸、加工装配、打磨调试……

“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队成立于2010年,累计吸纳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子近2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63%。“赛车队成立十余年来,以提升大学生研发设计、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根本,不仅是学生夯实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也是多民族融合、多学院融合、多学科融合创新教育的最佳载体,更是对学校党委‘十个较早举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的积极践行。”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说。

在大连民大,类似这样的各族学生相互接触、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开放、多元、包容的创新团队还有很多。

作为一所拥有56个民族师生的民族院校,学校较早就对各民族学生采用互嵌式管理,通过混合编班编寝、“一帮一”互助学习、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等系列举措,在校园中形成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促进了各民族学子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直以来,大连民大党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工作的鲜明主线,坚持旗帜鲜明“喊出来”,又务实管用“落下去”,通过“较早建立领导机构、较早明确主线、较早确立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适应的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要求、较早制定方案、较早提出‘大思政课’理念、较早明确用学风建设抓好带动、较早实施了‘互联网+’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较早明确编制‘十四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规划、较早提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进行建设的工作建议、较早采取若干有效措施应对通用语言文字有关工作”等“十个较早举措”,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

(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2020年11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志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院师生中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

“听完党课,更加强深刻地领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作为党员教师,要把好教学阵地,在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学外语老师孙琳说。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活动是学校年度工作要点里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党委强化顶层设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入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要点,出台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把铸牢工作成效纳入到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中,纳入对广大教师、班级和学生的评价体系里。

为进一步提升全校教职员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不断增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全校教师,组织开展了10余期20余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培训,培训教职工2千多人次,实现全员覆盖。

“通过学习培训,思想认识得到了新洗礼、工作视野得到了新拓展,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学习成果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命学院党总支书记邹雷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阶段新征程面临新任务,学校将结合实际,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树,以常态化、多样化、规范化的学习培训方式,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切实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落实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方位和全过程,开创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校长丁克毅说。

(二)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给我讲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爷爷说,我们的国家在逐年地变好,但永远不要忘记,现在的繁荣与稳定,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是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得来的……”

这是2020年经管学院举办的第四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现场,2号参赛选手航管205 班李俊杰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我爷爷那一辈人的民族团结故事”。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青年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几年来,经管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感染激励学生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守护者、传承者与践行者。”经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崔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多年来,大连民大以“民族团结活动月”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民族风情展、主题征文、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看大连等形式和活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让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学子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2020年7月乌鲁木齐发生疫情后,我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能让我勇敢地站出来走到抗疫一线,是因为受到学校各民族同学的感染。年初疫情一爆发,学校的很多同学都走到抗疫一线,学校报道他们的事迹之后,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2020年7月,大连民大的艾菲热·帕塔尔同学成为了家乡的一名抗疫志愿者,每天做三次上门测温、分发物资、送药品、消毒、值班等工作。

疫情期间,众多像艾菲热·帕塔尔这样的大连民族大学学子成为了民族团结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学校党委较早地提出“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疫情以来,更加明确把疫情防控作为一堂生动精彩的“大思政课”,在共克时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教育和引导,民大学子用志愿服务为祖国加油、为家乡助力,将小我融入大我,成为闪耀在各地的“民大名片”。

“疫情以来,宣传部及时报道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举措,深入挖掘和宣传报道学校抗疫故事和感人事件,以抗疫实践中家国担当、英雄精神,引导师生坚定中国自信、凝聚中国力量,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包和平说。

(三)

大连民大现有1.8万余名在校生。其中,来自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由于生源地教育水平不一,学生学习能力也有差异。高低分学生混合编班,同样教学进度下,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采取的措施是“先进带动后进”——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活动。学校选拔学习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组建“一帮一”互相学习小组。在2020年秋季学期优秀“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大会上,环境与资源学院“我们爱学习”小组向大家分享经验:“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同学,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一帮一’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希望能有更多同学加入其中。” 理学院“你追我赶”小组说:“小组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疫情期间一起做志愿服务。从帮扶挂科组员顺利通过考试,到我们共同进步,一起获得奖学金,在‘学在民大’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设计学院工业设计172班的才仁尖参刚来学校时,普通话讲的不好,学习基础差,生活上不适应,让他变得有些自卑。老师和同学专门为其组建了“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专业学习优秀的同学专门辅导他,才仁尖参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他想张口说话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参加了学院学生会,进入了学校自管会,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代理班长、自管会主席、防控疫情青年志愿者、返校学生接站志愿者等工作经历,不仅让他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他的服务意识、组织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2019年12月,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代表赴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周年的系列交流活动,让他深深地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

“在大连民大,老师们给了我机会、同学们给了我信任,让我切身感受到,民大校园就是一个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温馨的民族大家庭,各族师生用爱心和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才仁尖参感慨地说道。

“学校党委较早地确立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适应的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也较早明确用学风建设抓好带动,‘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活动,是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方式,是打造‘学在民大’民大口碑的实践载体,是构建互嵌式管理模式的重要抓手。学校通过活动促进各民族学子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情感上互相交融,学习之路上共同成长成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明华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现代化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光荣的政治使命、重要的政治责任。“新时代的民族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各项事业中,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努力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委书记赵铸说。